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轰-20首飞的相关消息,那是在整个互联网上都被炒的火热,尤其是试飞院某篇与轰-20并不相关的宣传通稿被人误读之后,就更是不少人在传言,轰-20即将首飞的相关消息;现在就连西方各种防务媒体,也普遍的被这么个动静吸引,开始营造我军新一代轰炸机即将首飞的氛围;也不是很难理解嘛,福建号下水之后,我军的重大项目也就集中在这一点上了。
美国《军事观察杂志》就出了个专文,主题叫在延迟首飞两年之后,B-21已经落在了轰-20的后面。按照这么个美国媒体的说法,在新一代轰炸机的竞争上,美国人又一次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用来作为美国空军未来主力的B-21项目,原本计划在去年就应该完成首飞,但今年尚且还没有亮相,首飞已经被推迟到了明年,这意味着轰-20有可能在更早的时候首飞成功,这样的话美国将不得不面对有一个领域竞争失败的窘境。
实话说,B-21反复延宕的这个问题,对美国来说确实是相当丢人的,这可不是能与我们的轰-20迟迟不首飞能相提并论的事情。毕竟B-21是一个从世纪之初就开展项目预研,最早计划18年就能成熟的项目,即使中间有过一些因为预算问题导致的反复,但作为空军最近几年的头号重点项目,还是早在16年就已经签订合同,18年就已经完成全部设计,19年开始原型机制造的项目居然至今都还没有正式露面;在B-21完成全部设计审查转入原型机阶段的时候,我们的轰-20才差不多完成了早期的相关论证。
也就是说,B-21进入原型机制造的时候,我们的轰-20才进入细节设计的阶段,这上来就是许多年的时间节点差距了;本来按照大家对于美国航空工业强大能力的理解,B-21应该以早于轰-20数年的时间首飞才对,结果还是反复拿不出能飞的成品来,这只能说明美国在新武器研发,以及航空工业能力上的全面退化。
要知道,前几年美军选择诺斯罗普格鲁曼来作为B-21项目的主承包商的时候,就是因为B-2就是诺格的产品,对于大型飞翼隐身轰炸机,他有大量现成的技术积累,有足够且成熟的能力储备,也有现成的生产设施,能够短平快的做出项目,满足美国空军短期内要进行轰炸机换代的刚需;但没想到即使是这样最后还是难免翻车进入了一再拖延的状态。
在美国人自己最擅长的航空工业上,选择诺斯罗普这样的最成熟的隐身轰炸机设计与生产者,在技术上选择了全套的成熟技术与保守设计,最后还是项目反复延宕,没有什么比这种事情更能说明美军现在的整个军备研发与采购体系所面临的系统性问题了;按照这样的项目管理失控节奏走下去,那诺格最终能不能在美军想要的时间节点让这款飞机成熟形成战斗力,最后的采购成本能不能如美军的预期,最终美军能不能有足够的预算与时间采购想要的100余架轰炸机,诺格又能不能建起充足的产能,都变成了让人怀疑的问题。轰炸机*作为美军的两大支柱性力量,它的崩塌可是真的会导致美军能力的总崩溃的。
毕竟对美国空军来说,战略轰炸机*是空军的核心资产,整个空军从战略到战役战术都围绕着战略轰炸机展开;不管是空战还是海战,战略轰炸机都是美军军事学说当中的核心力量,这种地位轰-20在咱们这里可是不具备的。这种重点项目最后都能变成这种一地鸡毛的样子,就很能体现出美军现在所处的窘境;如果轰-20真的比B-21更早的试飞,那除了说明美国最引以为豪的航空工业也已经不复往日,军备研发与采购已经彻底崩坏外,美军面临系统性危机外,是什么都说明不了的。
当然现在对美军来说,能飞起来就已经是好事了,不是B-21这种核心项目那还要更惨一点,新一代弹药里有一堆连飞起来都困难呢。去年空军主导的高超音速导弹项目AGM-183试射,不是导弹没法脱离挂架,就是助推器点火失败;今年好不容易助推器能顺利点火飞到预定速度了,战斗部又至今没能进行成功的试射,也不知道反复延期和反复失败,谁对美军的侮辱性会更强一点,但总之这两点都能看出,美军在新一代武器的开发上是真的遭遇了巨大的问题。
在解决不了这种问题之后,美军现在开始考虑解决美军自己;这两天五角大楼已经开始吹风,计划更改新装备的测试与定型标准,减少实弹打靶测试的数量与频率,将三分之一原本使用实弹测试的科目,转为使用电脑模拟来进行。美军觉得靠着计算机模拟,就足够发现和解决大多数的问题,这样能够加快装备的研发与定型速度,同时降低采购和测试成本。实话说,我们也不大能理解,美军准备怎么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解决导弹点火失败的问题,怎么寻找导弹没法正常脱离挂架的BUG。
甚至于连B-21这么个战略轰炸机,美军都表示今年会先进行计算机上的模拟试飞,可谓是让人格外的看不懂。当然我们得说,B-21如果真的能够按照目前宣传的,年底之前进行亮相,明年进行首飞,那目前为止的研发进度还是在我们的轰-20之前的,美国媒体们没必要机动;但是要是美军的装备研发与采购体系再这么糜烂下去,可就真的难免要被我们看笑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