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个人修养普通话 作文8.com
普通话最能代表中国的文明,中国的文化修养,应该去普及和运用普通话的交流。
普通话命题作文谈谈个人修养
前段时间,因带念念试听了一次绘本阅读课,被拉进了一个群,虽然没法确认眼神,但是群里应该都是“牛蛙”的妈妈,有已经开始背《声律启蒙》的了;有每天一本绘本,坚持打卡超80天的娃;有会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全才的……而我除了一个个点开他们的朋友圈从蛛丝马迹中确认他们孩子的年龄外,只能捂着胸口默默地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再说了,我家念念也有特长啊,我们吃饭拿手啊!不是,我们都是拿筷子的人了!
我从来没见到周边还有比念念还爱吃的小孩,主要是没法做时光机看看小时候的我,看见饭菜摆上桌,就急忙自己跑去拖她的BB凳;盛饭盛的少了还不满意,必须要求铺满整个碗底不能有空隙;时刻践行着光盘行动,不仅要光自己的盘,还要把饭桌上的盘都扫光,大人们只好自己吃好了偷偷的把盘子撤掉,然后连哄带骗,“念念没有了呢”;小区里,一起溜娃的别的爷爷奶奶刚从口袋里翻点啥吃的东西,我家念念是第一个冲到最前面,伸手示意“我已经准备好了,请给我吧,谢谢你”,即使像上次在东莞明明都蔫巴巴的,看见路边红薯也还是精神了一下,“妈妈,我要吃”,我们赶紧用力踩自行车,装作没看到的样子……
我见过不少我们小区的孩子吃饭时间由爷爷奶奶抱着去楼下游乐场,一边玩一边喂的;也在外面餐馆见过一些妈妈把手机支起来播放动画片,孩子只有看的时候才愿意扒拉两口菜的,而我的烦恼只有念念食欲太好了怎么办啊,念念的体重一直在超重的边缘徘徊也没见有任何瘦下来的趋势怎么办,等念念上了幼儿园跑不过别的小朋友怎么办,想的越多我也就越忧郁,只好吃点巧克力缓解一下,长胖,我们一直在路上!
个人修养普通话三分钟作文
你看起来的陋习,是以前人们最美好的祝愿。
好久没联系的qq好友发信息,兴高采烈地说起不久前和朋友到我家乡云南自驾游的趣事。
丫的几个人,一个当地人都不认识,厚着脸皮随了一份礼,埋头干饭。
笑死!
云南其他地方我不敢保证,要是我们村的话,别说随礼,大喜日子,就是打秋风主人家也不会放在心上。
因为是小村子,她们被认出来了——他们满嘴普通话,主人家看了,也不认识,开始还以为是新娘或者新郎以前同学。
虽然气氛开始有些尴尬,但好客的当地人还是给她们上了一桌菜饭。(一般都是凑足8个人才一桌的)
她先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谈了很多当地她以前没吃过的美食,我都能感受到她的兴奋。
接着她又说了一个不理解的习俗——“我们都吃饱了,可他们为什么还往我们碗里盛饭呀?我们又不知道什么意思,又怕不小心触碰到当地人的禁忌,只能硬塞。实在吃不下,只能塞给我朋友的老公,他撑得晚上睡不着,一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这个陋习真不好!其他都很好,人也热情!”
我说一下,村里的酒席都是街坊四邻做的。那天,有一个大叔(反正男的)负责递烟和倒酒。吃酒席的亲友够数坐定后,有专门端菜的人用托盘把菜端上桌。
递一圈香烟,喝酒的就倒上酒。
几个年轻人,一般是女孩子,也有少妇,她们一人端着一个洗菜盆,里面装着饭,拿着饭勺,吃饭的人只要叫一声添饭。她们就来给盛饭,吃饭的人都不用起身。
类似服务员!
她们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几个当地年轻人,围着她们说笑,瞅准机会,就往她们碗里塞饭。
“傻瓜,我们老家这叫‘押饭’,人家喜欢你们。”
“啥?”
“你们饿过肚子吗?”
“当然没有,她们肯定也没有。”
“有个视频你肯定看过,一个外国老人讲中国人,他说中国人见面问候的方式是吃了吗?其实在我小时候,这样的问候还存在。
以前大家条件都不好,吃不饱饭,所以能吃饱是个奢望。
你想过吗?你去做客,却不敢吃太多,明明没吃饱!那时候大家都穷,可舍得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可客人呢,却诚惶诚恐,不太好意思敞开肚子吃。
比如我去做客,不好意思吃饱,饿着肚子回来。下次有客人来我家,我看他吃得不多,也怀疑他没吃饱,但他却说吃饱了。
怎么办呢?就趁他不备,往他碗里塞一勺饭……
对吧?这样,大家心照不宣了!
长此以往,就成一个习俗传了下来,现在的人没多少人饿过肚子,当然不会理解。
”
“真有意思!好像是这么回事,你们那的人真聪明!”
“是不是几个男孩子专门伺候你们几个女孩子?而女的对付你朋友老公?”
“是的是的,就是这样!”
“呆瓜!下次遇到这种事,实在吃不下也不要紧,现在大家条件都好了,有点浪费也没关系。”
“这不是不知道嘛!就是怕触碰人家的禁忌!”
“‘押饭’还有一层暧昧的成分哦!尤其年轻的单身男女,人家对你有意思才这样干!我们以前去吃酒席,要是女孩子来押饭,同桌人都会起哄,接着旁边的人也会起哄,特别热闹,很有意思的!也有男孩子给女孩子押饭的。”
“太好玩了!我刚才把你说的这些分享给我朋友们!她们也觉得有趣!”
“给你说个我自己的事吧!
我们村有个小姐姐,大我六七岁的样子。她家条件也不好,以前我们那一群孩子,放学都要割一篮子猪草或者草的,她就像个孩子王一样带着我们。
她结婚很早,有两个孩子的那年,我们三个伙伴火把节的时候出去瞎逛,逛到有个村子的时候才想起她嫁在那个村。
小村子嘛,没有秘密。听她妈妈说起过,她老公把腿摔断了,还在休养。
我们几个人就商量去看看她,虽然不是亲戚,但感情好嘛!
我们买了些罐头饼干之类的东西,那是十几年前,小地方嘛,也只能买到这些。
她很热情的招呼我们吃饭,那顿饭一辈子忘不了——一盘炒大白菜,一盘炒土豆片,一盘炒鸡蛋,里面西红柿都没有,寡淡的放了几根野胡葱。这是我老家的一种野菜,和小葱很像。
你能想象吗?8个人没吃完两个鸡蛋做的炒鸡蛋?
她还好,因为我们也不算外人。可她婆婆和老公一直招呼着叫我们吃鸡蛋,还口口声声说着“没什么菜……”
完全能感受她们母子尴尬!
真的非常心酸。后来她们家建新房的时候我去吃酒席,你猜怎么着?她主动提起那次的事,因为我们来的仓促,她们家没什么吃的,两个鸡蛋都是她婆婆去邻居家借的。”
“其实后来遇到的人多了,才知道有的人活得好辛苦。”
“不是有人说过吗?人生下来就是来受苦的。只是有些人被保护得太好不觉得苦,这部分人很幸运。”
“习俗肯定有他传下来的理由,肤浅了!呵呵,我还说是陋习,大不敬!”
“世间事不都是这样吗?年轻一代总觉得自己更聪明,以前的东西这看不上那看不上,我们用现在的眼光评价过去的事物,本身就是一种短浅,因为我们缺少设身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