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为什么要跳河
老舍先生从外貌上看就是感情丰富的人,谁能想到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会跳河自尽呢?
老舍得妻子为什么举报他
作家老舍在街上看见一只狗也觉得它身上有自己的影子,痛苦和抑郁,然后他带着绝望和屈辱跳入太平湖中。
王小波说: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那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1966年,老舍先生被拉到一个院里跪在地上,被辱骂、被抽打,在人群面前承认自己的罪行。那天老舍拖着千疮百孔的身体回了家,和年仅4岁的孙女说了几句意味深长的话,就从世界上消失了。
等到世人再次见到这位知识分子时,他正平静的躺在太平湖的水面上,一动不动。老舍先那一年67岁,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至今对于老舍的死还有人争论不休。其中最令人信服的就是老舍作为一名文人,精神上充满至高的艺术追求和对生活的希望,但是却遇上了动荡的社会,受尽屈辱。
关于老舍的逝去,冰心曾说:老舍笔下凡是有点骨气的人物,死亡的方式都是选择跳河。这也是老舍的结局,那一刻,他和他笔下的人物重叠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如今这些如雷贯耳的作品依然是当代人所要学习和钻研的作品。
从老舍的作品中,我们能明白人光是软弱或者强硬都不能很好的生活,只有遇事圆滑保持内心的平衡才能生存,如此才是完成的、成熟的人。每次阅读老舍的作品,都能磨炼人的内心和品格,逐渐变得沉稳、睿智。
老舍先生是近代知识分子最好的典型,没能挽救他,让后人们倍感遗憾,也替那一代人感到惭愧。但我们是不是从这位伟大作家的惨死中找到什么教训?他的骨灰虽然不知道被抛撒到了什么地方,可是他的著作流传全世界。
老舍说:看生命、领略生命、解释生命,你的作品才有生命。所以老舍一生都非常勤奋,笔耕不辍,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可惜生不逢时,被时代的潮流所吞没。他的一生比起他创造的世界毫不逊色。
朱光潜这样评价:据我接触到的世界文学情报,全世界得到公认的中国新闻学家也只有老舍与沈从文。
我认为对当代人来说,只有从前人的作品中才能体会到他们一生的智慧和经验,以此来填充我们的精神世界。现在这套老舍作品全4册(《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老舍经典散文集》)原价是123元,现在优惠只要98元,一顿饭钱就能买来经典之作,何乐而不为?大家想要的话点击下方“看一看”立即购买:
老舍
1943年,老舍妻子带着三个孩子远涉千里赶到重庆,老舍听到妻子来了,惊得手里的筷子都掉了,他害怕事情暴露,连忙对另一个女子说:“她来了。”女子听闻,愤然离开。
那名女子名叫赵清阁,是老舍的红颜知己,陪伴老舍许多年了。然而,她却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和赵清阁相遇时,老舍已有妻子,相处多年,还生了3个孩子。
老舍的妻子是胡絜青,她从小爱好文学和艺术,后来考入北师大,是一个妥妥的才女。
在大三那年,几个爱好文艺的小姐妹建立了一个文学小组织,取名叫“真社”。絜青还为自己取了个“燕岩”的笔名,用来发表新诗和散文。
老舍当时已小有名气,他自英国回来,住在北京。“真社”的同学们想请老舍来校做一次演讲。
因为课余时间,絜青在北京师范学校兼职,那时的老舍,正住在师范学校教务长白涤洲的家里。所以她光荣的接到了请老舍去演讲的任务。
这次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老舍非常平易近人的答应了她。胡絜青没想到原来老舍是如此的好说话,不念从内心里对他有了好感。
她不知道的是,其实这次阴差阳错的见面,正主定了两人缘分的开始。
胡絜青回到家中,竟然听到母亲问她见没见过老舍?这让他不仅十分的震撼,老舍难道已经这样妇孺皆知了吗?
黄晓明主演的《玫瑰之约》演技炸裂,观众很喜欢。果然“帅而不自知才是真的帅”!这段“驱赶”情敌的情节,黄晓明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完全融入了剧情,所以“用力敲门”和“双手插兜”两个动作就真的只剩下帅气了。
其实是因为她的妈妈担心她女儿的婚姻大事,拜托了女儿哥哥的朋友罗氏帮他物色一个好人家,而罗氏却正和老舍是好朋友,于是就想到了把老舍介绍给胡絜青。
缘分就是这么的奇妙,两个人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了。
1931年,絜青大学毕业。暑假里,两人在北京结婚。老舍本想按着自己的想法,在香山或颐和园租一间房,两人旅行结婚,免去一切俗礼。
可是絜青的母亲可是万万不会同意的。她要让自己的女儿风风光光的出嫁才心安理得呢。
在结婚的时候,老舍就对胡絜青说:“我们要和平相处,不能拌嘴吵架。”夫妻俩也将这个规则遵守了35年。
他们结婚之初也是幸福的,婚后的胡絜青和老舍相依相偎,并且诞下了爱情的结晶——舒济、舒乙和舒立。
然而当1937年,抗战之时,她支持老舍上前线抗战,而自己在北平照顾一儿一女,孝顺婆婆,这样的日子,她过了五年。
在这分离的五年里,她以自己的力量撑起孩子们的半边天。
这五年,老舍都没有提供一丝一毫的帮助,即便是他的亲生母亲过世,老舍都没能回家见一面,全是胡絜青在跑前跑后。
老舍从山东来到武汉后,加入了文艺界的抗敌协会,赵清阁也加入了这个协会,并担任老舍的助手,逐渐对老舍产生了感情。
赵清阁出生于一个富贵家庭,家中资产颇丰,从小就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母亲出身于大户人家,赵清阁从小就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培养。
抗战爆发后,赵清阁同老舍一样,加入抗敌协会,来到武汉担任编辑工作。
在与老舍的工作过程中,赵清阁身上的魅力深深吸引住老舍。原本一个不善言辞的男人,在赵清阁面前却可以毫不顾忌地侃侃而谈。
一次,抗战伤残军人萧亦五找老舍合写《虎啸》剧本,老舍一听,便想起赵清阁。若有赵清阁相助,这个剧本一定非同凡响。但也正是因为两人一起合作这个剧本,两人的感情才会更加炽烈。
在这个过程中赵清阁得了阑尾炎,住院了,但她也没放弃写作,老舍会三天两头的跑去看她。
等到稿子写完了,老舍又得了阑尾炎,赵清阁寸步不离的在病床边照顾他。两个人的情谊越来越深厚,到了彼此都离不开彼此的地步了。
可是此时的老舍估计是一点都想不起来那个曾经深爱的妻子胡絜青了吧。可是她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他。
1942年,老舍的母亲去世,妻子胡絜青少了一份牵挂。此时北平对于她来说,已经没有家的感觉了。面对到处劫掠的日本人,她心灰意冷,决定南下找老舍。
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偷偷越过日本人的封锁线,花了五十天才到重庆。等老舍接到妻儿来重庆的消息时,胡絜青筋疲力尽,但眼里满怀欣喜与憧憬。
听到妻儿消息的老舍吓了一跳,筷子差点没拿稳。赵清阁等着他的答复,他却犹豫不决,赵清阁没有等到他的答案,黯然离去。
后来他终于厘清了自己的真实感受,随即提笔给赵清阁去信。
信上说自己在马尼拉买了房子,想接她一起住,从此不再去管其他事。但赵清阁没有去,她想要个堂堂正正的名分,而不是跟有妇之夫私奔。
老舍从此心里就放不下赵清阁了,总是不断地写信,却如泥牛入海,没有回音。
后来赵清阁遇到了困难,她还是主动联系了老舍,老舍喜出望外,当即决定拿出800元寄给她。
后来老舍遭遇了不公平待遇,他忍受不住,精神也有着不大正常,他选择了跳河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赵清阁知道后很难过,却带着老舍的信念继续活了下去,她一生不再结婚,陪伴她走到最后的是和老舍的回忆。